我是一個中師生
2020-11-23 陰
今天,電話那頭傳來二十年前同學的訊息,把我的記憶拉回到二十三年前。二十三年前,我們都還是青澀的中學生,一個叫雅安師范學校的地方,曾把我們聚在一起,從此就有一個個激情滿懷的青年人用青春譜寫屬于他們的贊歌。

一個時代的人有一個時代的宿命。我還記得,因為家在農(nóng)村,那個時候初中畢業(yè)的理想不是去上高中考大學,而是拼了命的“脫農(nóng)皮”。初中畢業(yè),考上中師、中專,也就脫了農(nóng)皮,對于農(nóng)村家庭來說可是了不起的大事。我也曾耳聞目睹一些像我這樣的農(nóng)村娃,剛初中畢業(yè)沒考上中師、中專,然后毅然決然地補習的,而我就是其中之一。當時有補一年的,有兩年的,甚至三年的,為的就是早點吃上公家飯,一則是減輕了家庭的負擔,更重要的也算是光耀了門楣。沒什么人覺得他們是異類而瞧不起他們,他們的恒心毅力,永遠是他們自己或他們身邊親人的驕傲。

時間回到1997年,這一年發(fā)生了許多的大事。對于我,這一年爺爺和小平同志一起永遠離開了我,生命的輪回告訴我,自己不再是一個小孩子??粗改该刻炫c土地打交道,起早貪黑的艱辛,我升學的壓力無比沉重。中考出成績的那天,其他同學成績個個寫在歡喜的臉上。而我呢,6科505分,分數(shù)線高得出奇495分,比中專的分數(shù)高有四五十分。老師不無惋惜的安慰我:按平時的表現(xiàn),這個水平不應該呀!不過應該沒有什么問題。最終,雅師在全縣統(tǒng)招11人,我涉險過關(guān)。也算圓了父母多年的期盼,多少給他們一絲慰藉。

“親愛的同學,年輕的伙伴……家鄉(xiāng)貧窮落后,怎能心甘情愿……我們要勤學苦練!”踏著輕快的校哥,我們走進了雅安師范學校。迎入眼簾的是一幢四方四正,莊嚴屹立的蘇式建筑,這是學校的辦公大樓。深沉發(fā)灰的外墻,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,只是面對校門一面的外墻上“學高為師、身正為范”的大字格外的耀眼。帶著歷史厚重感的學校辦公大樓就像一代中師生的命運一樣,最終沒有逃過消失,遺忘的命運。時過境遷,從雅師走上講臺的一代中師生,再也無法輕而易舉的在當年學習生活的校園找到他們精神的依托。
中師生的生活是七彩斑斕的。你能從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發(fā)現(xiàn)與眾不同的個性與氣質(zhì),這是青春朝氣與理想交織的華章。從早上起床出操開始,每天的學習生活安排得緊張充實。課程豐富多彩,文選、寫作、數(shù)學、物理、化學、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生物、哲學、音樂、體育、藝術(shù)……當然必不可少的還有專業(yè)課,如教材教法,心理學、教育學等。如果你有興趣,文學社、學生會、各類興趣社團、選修課都是你展示特長的場所。早讀練習普通話,高年級會到低年級悉心指導;寢室內(nèi),擺著風琴,只要有空,大家排著輪次練習琴法;放學后,教室是同學們練字的高潮,晚自習前還有高年級書協(xié)的同學親自示范輔導。在這里極少有人會開小差,每個人都精神百倍,生怕自己會掛科、補考。因掛科留級的同學,因犯錯處分的同學,他們的事跡就在那帶歷史厚重感的辦公樓外墻上時刻警醒著我們。記得有一次,就是因為沒有出早操,結(jié)果公示墻上就貼著自己的大字報。公示墻上除了批評,當然少不了表揚。學?;顒佣啵灰闩ο蛏?,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評比、比賽,總有一樣是你上榜的理由。

三年的生活,現(xiàn)在看來真是太短暫。然而在短暫的師范生活中,讓每個人都成了“萬精油”。他們能承擔小學階段任何學科的的挑戰(zhàn)。走出雅師,我們走向雅安地區(qū)的千鄉(xiāng)萬村,逐漸成為雅安地區(qū)農(nóng)村小學教育的中流砥柱。有的成了學科專家,有的成為校長局長,也有的離開教育成為其他行業(yè)的佼佼者或走上其領(lǐng)導崗位的,不一而足。一代中師生,就這樣生活著,成長著,完成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。作為其中一分子,我驕傲自己是一名中師生,是中師生的經(jīng)歷,教會了自己如何學習,如何成長和進步。除了學習,還收獲著來自雅安各地的那份純真的同窗情宜。上下鋪的兄弟,同桌同組的姐妹,曾一起瘋一起玩,一起通宵電影錄像,一起努力一起進退的哥們,成為我們當年最美的記憶。

就在擱筆之時,猛然想起前幾天在網(wǎng)上流傳的段子:我教過的最差的學生和我成了同事,成了一名老師!如果可以假設(shè),我敢斷定:當年的中師生絕對不會是老師教過的最差的學生。此時,耳畔再次響起那鏗鏘有力的聲音:神圣的講臺,任重而道遠。為了雅安地區(qū)加快發(fā)展,為了人民生活幸福美滿,我們要勤學苦練,我們要勤學苦練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