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/ 何己派 方文宇 編輯/ 陳曉平
代孕風波又起,這次卷入的,是一家民辦教育機構創(chuàng)始人。
5月6日,一則傳聞在網(wǎng)上引發(fā)熱議,稱希望教育集團執(zhí)行董事汪輝武豪擲巨資,在國外購買了20個頂級卵子,已出生10個混血女寶寶。
針對傳言,希望教育集團公司前臺工作人員緊急辟謠,并表示汪輝武目前人在國外出差。汪的父親回應,“自己不方便說這個事”。
輿論發(fā)酵,6日當天,希望教育股價暴跌14%,損失約20億市值。
7日,身處漩渦的汪輝武仍未親自辟謠,但公司發(fā)布公告,汪擬增持不超6000萬港元股份,作中長期投資用途。
外人或許甚少了解汪輝武,他把控下的希望教育,卻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民辦教育機構之一。2018年,希望教育在港上市,已是全國第二大民辦高等教育集團,其在校學生總數(shù)由2018年末的86003人猛增至2021年2月的196747人。
比起隱秘的代孕傳聞,紅火的民辦教育及其生意經,更值得拿出來說道說道,而基本商業(yè)模型同樣可稱作“借腹生子”。
穩(wěn)賺不賠的買賣
“能吃苦”,這是汪輝武本人的典型描述,也是希望教育的發(fā)家史。
1994年,汪輝武從簡陽市師范學校畢業(yè),騎著單車獨自闖蕩成都,開始創(chuàng)業(yè)。那波下海潮里,他趕上90年代末的尾巴,創(chuàng)辦五月花計算機專業(yè)學校。

希望教育集團執(zhí)行董事、首席執(zhí)行官兼總裁汪輝武
這所“學?!?,實際是個只有6臺電腦的培訓點,卻是四川第一家計算機培訓機構,五月花以加盟逐步擴張,成為四川最大的IT培訓機構。
汪輝武心底一直有個夢想,創(chuàng)辦自己的大學,起初,這有些天方夜譚。
汪卻白手起家,從一個培訓點出發(fā),到開辦全日制校區(qū),至運營中等職業(yè)學校,再到2007年,他率領團隊加盟華西希望,進入高等教育領域,終于圓夢。
按上市招股書的表述,引入華西希望作為公司股東,是想利用其在中國的品牌,華西希望的掌舵人為陳育新(原名劉永美),是希望集團大名鼎鼎的“劉氏四兄弟”之一,論排行,是四川首富劉永好的三哥。
那年,華西希望斥資1.5億元獲得五月花51%的控股權,而后,專注高等教育領域的希望教育集團順勢成立。
搭上華西希望,汪輝武的教育事業(yè)再上一層樓。仰仗前者的雄厚財力與政商關系,希望教育一路擴張版圖,以重資產模式大干快上。四川也成為希望教育的根據(jù)地。
招股書顯示,2017/2018學年,四川的五所學校(即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、民辦四川天一學院、四川希望汽車職業(yè)學院、四川文化傳媒職業(yè)學院及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(yè)學院)就讀高等教育課程的學生人數(shù),占到其高等教育學生入數(shù)的69.9%,2017年貢獻了63.3%的學費。
在上市后,汪輝武提速全國擴張,2019年完成4所院校的收購,當年還啟動了多所學校自建工作。上市后的3年間,辦學規(guī)模從9所擴充到16所,幾乎翻了個倍。
截至2021年2月底,希望教育旗下共有6所本科、8所大專以及2所技師學院,網(wǎng)絡遍及四川、貴州、寧夏、山西、江蘇、江西、重慶等多地,其觸角甚至伸到國外,于2020年收購了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,旨在推動境內外的生源協(xié)同。

港股上市的高教公司里,希望教育是布局學校數(shù)量最多的公司,且其已新簽了3所學校收購協(xié)議,尚未開始招生,分別是:南昌大學共青學院、金肯職業(yè)技術學院以及泰國西那瓦大學。
2015-2020年,公司營收增長了3倍,在校學生猛增近5倍,凈利潤增長了近6倍,相當驚人。
民辦教育是一門穩(wěn)賺不賠的好生意。截至2021年2月的半年內,公司營收11.83億元,凈賺近5億元,營收、凈利都實現(xiàn)同比增長四成,毛利率在50%以上。同時手里還握有大把現(xiàn)金,截至2021年2月,公司的現(xiàn)金和現(xiàn)金等價物余額為25億元。
過去三年,汪輝武年年登上胡潤百富榜,2020年榜單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其個人財富為41億元人民幣。
值得注意的是,視教育為畢生事業(yè)的汪,在進軍高等教育前并無大學學歷。
官方資料顯示,2009年,他擔任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董事,同年從四川師范大學(成人高等教育)經濟管理專業(yè)畢業(yè),2013年從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(yè)本科畢業(yè)。
公立大學的借力
截至2021年2月,汪輝武締造的教育帝國,在校學生總人數(shù)196747人,其中本科院校的學生即有98788人,約十萬之眾,且增長驚人,2020/2021學年,入讀學生總數(shù)增加56622名,校舍整體使用率提高4%達到86%。

希望教育的核心收入來源,為旗下學校收取的學費和寄宿費。
2020/2021學年的前6個月,其本地教育及國際教育學費總計9.84億元,占總收入的83.2%;寄宿費用為7453萬元,占6.3%。
基于《民辦教育收費管理暫行辦法》,學院的收費標準尚處于合理范疇。以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為例,自2014/2015學年度起至今,其本科課程收費標準均為13000-15000元每學年。2020年該學院本科計劃招生3794名,其中四川省為3590名,占比高達94.6%。

根據(jù)2020年招生簡章,貴州財經大學商務學院學費為每學年12000元,并開設與馬來西亞、英國、日本等聯(lián)合培養(yǎng)的本碩班連讀項目,額外收取每學年5000-13000元不等的費用(不包含12000的本科學費)。

《21CBR》記者從山西醫(yī)科大學晉祠學院招生處得知,2020和2021年晉祠學院均沒有招生計劃,2019年9月為該學院截至目前最新一批大學生,學費標準仍保持在15120-16080元每學年,具體什么時候重新開始招生“要繼續(xù)等通知”。

學生之所以源源不斷,一個重要原因在于,王輝武獲得了大量公立大學的品牌授權和背書。
招股書披露,希望教育會與公立大學訂立合作協(xié)議運營其獨立學院,包括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、貴州財經大學商務學院、山西醫(yī)科大學晉祠學院等。
根據(jù)合作協(xié)議,公立大學將其名稱、知識產權、管理及教育資源用于合作,且各合作大學每年收取各相關獨立學院在校學生的總學費的一部分,比率介于15%至30%之間。合作協(xié)議為期20年或30年。這可能也是集團運營的學院收費,高于公立大學一般專業(yè)50%左右的原因。
盡管希望教育集團下的獨立學院是單獨法律實體,卻一定要用公立學校響亮的頭銜,才能說服家長和學生,雖然客戶們也明白,可能同樣冠以“西南交通大學”,希望學院其實只是一個民辦的獨立學院。
希望教育也坦言,他們面臨“因與合作的普通大學名稱混淆或合作協(xié)議終止而導致的風險”。如果協(xié)議到期無法續(xù)約,失去了使用公立大學名稱的權力,品牌知名度和教學體驗都將受損。
用公立學校的牌子,招徠生源,這何嘗不是一種商業(yè)上的“借腹生子”?
論生意,汪輝武無疑是成功的,但是,規(guī)?;袊乐剡`背公序良俗,若屬實,這與一個教育者的身份是絕對不能兼容的。